重回1984!重温“零”的突破!
编者按
1984年7月29日,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,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,获得自选手枪慢射金牌,为中国实现奥运金牌“零的突破”。
2024年7月2日,许海峰与山西省射击协会顾问张可兴畅谈半日,回顾1984年奥运会夺金及其射击之路。张可兴老师详细记录,写就约15000字长文《热爱成就理想——许海峰的射击之路》。
2024年7月29日,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奥运首金40周年。现选取文章的第二、三部分,以飨网友和读者。
自己指挥自己
1984年洛杉矶,新中国组成353人的代表团,第一次全程参加奥运会。
60发手枪慢射,是本届奥运的首金项目。万众瞩目。
许海峰夺得了这枚金牌。
这是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,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夺得奥运会金牌。
这个胜利开启了中国运动员征战奥运会的新征程,这个成绩载入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光荣史册。
洛杉矶,是许海峰事业爆发的福地。
按照奥运会规则,射击一个项目只能派两个人参加。
当时中国队有三人成绩突出,一个是1979年进入国家队实力最强的王义夫,一个是1974年夺得第一个亚运会冠军的“老资格”苏之渤,一个是刚刚冒出来的许海峰。
苏之渤和许海峰,到底谁能前往奥运会?他俩再次接受国际比赛的考验。许海峰前往洛杉矶参加奥运会测试赛。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,他夺得了冠军,锁定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。
与王义夫的实力和经验相比,当时外界更看好王义夫。因此,王义夫的主管教练陈继元一同出发,许海峰的主管教练李培林却无缘出征。
第一次参加奥运会,许海峰就必须自己独立作战。他请手枪速射队友杜学安,通过观察镜帮助记录。
正式比赛前,男子手枪慢射被选为裁判实习项目进行预演。实习的现场成绩没有收走,许海峰看到自己打了563环,排名第一,第二名成绩557环。看着看着,他突然想:“正式比赛的时候,我认真打,成绩应该比563环高。弄不好我就把冠军拿了。”
转念一想,我不是主力队员,教练也没来,给自己增加压力干什么?
但是,比赛还是要认真准备。奥运会的开幕式热闹而漫长,许海峰请了假,没有去现场,而是休息备战。
比赛在普拉多射击场开始,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。前两组,他都是97环,很顺利很稳定。
第三组第八发,打了一个8环。如果继续打,动作的记忆会发挥作用,很可能还是8环。
他果断地停下来,走到外边,休息,转移注意力。
大约过了半个小时,返回射击地线,8环的影响消除了,这一组93环。
第四组还是93环。
第五组95环。
前五组平均95环。
许海峰打得慢,中间又休息一会儿,打到第六组的时候,他感到后边的观众很多。他想,“这么多人围过来,还有人打着闪光灯拍照,说明我成绩确实好。”
他分神了。第六组的前七发子弹,只打了一个10环,反倒出现了两个8环。
危机感骤然涌上心头:“照这样打下去,肯定完蛋。”他放下枪,停止射击。他要做的就一件事,不想其它,把精力集中到动作上。
面前的倒计时钟显示,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1分钟,许海峰再次举起枪。他没有轻易扣动扳机,而是连续预习了四次。
第五次举起枪,他击发了,10环!
再次举枪击发,10环!
最后一枪,枪响环出,9环!
现场总成绩569环,倒计时钟显示还有16分钟。
▲图为夺冠的弹着点
整个场地轰动了,许海峰排名第一!
他冷静地收枪并装入枪盒,缓步走出射击地线。
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陈先跑上来,紧紧抱住了许海峰。
接着,黄中又把许海峰抱住,在他的脸颊上亲了两口。他说:“我等这一天三十年了!”
▲许海峰(右)夺冠后接受祝贺
三十年前,黄中是青年团中央军体部部长,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首任主任,射击运动就是他抓起来的。195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,他是代表团副团长。那是一次仓促之行,中国代表团到达芬兰赫尔辛基时,第15届奥运会已经快要结束了。
三十年后的第23届奥运会,中国要夺得首金了。
采访的,祝贺的,看热闹的,把许海峰层层围住。好不容易走进了休息室,许海峰发现自己的号码布已被挤丢了。
颁奖的想不到
休息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,快乐的时光过得很快。
大概过了半个小时,一个裁判过来通知许海峰说:“你是第一名,请你出去给你颁奖。你是否需要帮忙?”
他得到确切的消息,自己第一名的成绩是566环,第二名是565环,王义夫是564环排名第三。
许海峰没想到自己真的成了第一名,他没有做好领奖的准备。
要去领奖了,低头一看,自己穿的裤子是一条蓝色的的确良裤子,脚上的鞋也是一双皮鞋。这都不符合领奖的规定。
他赶快借裤子借鞋。已经忘记借了谁的一条裤子,这条裤子是L号,长度明显有点短。鞋也忘了是谁的一双白色回力鞋。
▲许海峰(前)、王义夫登上领奖台
领奖的套装总算是凑齐了。
可是,颁奖却不见了动静。
又是一个等待。大约过了40多分钟。许海峰看见一辆警车和一辆摩托车跑进场,紧接着宣布颁奖开始。
许海峰站到冠军的位置,王义夫站在第三名的位置,两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。
▲萨马兰奇为许海峰颁奖
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,将这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挂到了许海峰的脖子上。
这位对中国非常友好的奥组委主席,在休息室等待颁奖时,对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陈先说:“今天就是历史上伟大的一天,我能为中国颁奖感到荣幸。”
颁奖以后,在去新闻发布会的路上,组委会一个人对许海峰说:“对不起啊,让你久等了。没想到在第一天的比赛,一个国家上两个队员,就都进入前三名,要升国旗,我们只有一面中国国旗。我们赶快打电话到了组委会,让他们送了一面中国国旗。”
这时,许海峰才明白自己没想到能拿冠军,没有做好领奖准备;而组委会也没想到中国能有两名队员同时进入前三名,也没有做好同时升起两面中国国旗的准备。
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一亮相,就给了世界一个惊奇。
这次奥运会是一次完全的商业化运作,经费能省就省,干脆没有建立奥运村。中国代表团住的地方距离射击场有87公里,组委会距离射击场大概不会少于90公里吧。
颁奖发现国旗不够,弥补失误马不停蹄,直升飞机赶紧带着国旗飞了过来,停在射击场外的高尔夫球场。警车和摩托车接力,送到颁奖现场。
许海峰对那位官员说:“你们要是告诉我们,就不用费那么多事了,我们带着国旗呢!”
跟随许海峰的翻译是一位姓任的台湾姑娘。她对许海峰说:“获得第二名的斯卡诺克尔说,这次你拿了冠军,证明不了下次还是你。”
斯卡诺克尔是一名瑞典射击老将,1972年就拿过奥运会冠军。到1984年已经过去12年,他大概有50岁了,这次他通过申诉拿到亚军,还雄心勃勃地想着下一届拿冠军。
许海峰也气势如虹地对小任说:“你告诉他,这次我赢了你,下次还要赢你。”
作者:张可兴(原山西省射击运动员、山西省射击协会顾问)
本文图片由许海峰提供
原标题:《重回1984!重温“零”的突破!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