曼联青训逐步崛起:从两年前的青年足总杯到如今的变革

曼联青训逐步崛起:从两年前的青年足总杯到如今的变革

在两年前夺得青年足总杯冠军的曼联青训,已经开始为曼联U18队输送梅诺和加纳乔这两名球员。随着一段时间的人才积累,曼联青训今年斩获了青年联赛杯冠军以及青训联赛北区冠军。那么,这两支青年队之间的差异究竟体现在哪里呢?最近结束的曼联预备队对南安普顿队6-3的比赛可能已经揭示了答案,因为曼联在这场比赛中大量使用了U18球员。
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在之前作为替补出场的伊桑-惠特利,本场比赛却成功挤掉了麦克尼尔担任首发中锋的位置,这明显说明了问题所在。那么,难道现在的曼联青训天赋更加出色吗?并非全然如此,这反映出了青训的整体发展理念上的不同。

回顾当时曼联青训在联赛中取得的成绩,尽管他们赢得了青年足总杯,但在联赛中表现平平,相比曼城少了19分、比利物浦少了9分,只能凭借净胜球排名第三。当时,曼联各级青训队伍缺乏统一的战术系统,每个等级队伍依据拥有何种球员采取不同战术。

相反,曼联当时主要强调青训队伍之间的人才流动,因此开始过度强调了框架化培养:边锋需注重速度,例如加纳乔、埃兰加;前腰应该具备出色技术,如肖泰尔、恩尼斯、伊萨克-阿隆;中场需要具备控球、接球能力,比如梅诺、戈尔以及之前的博格巴。看似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职责领域,但一旦进入一线队并需要展现多功能性时,这种局限性就显露出来。

展开全文

例如,埃兰加和加纳乔进入曼联一线队后,他们在某一领域表现出众,更适合直接向边路运球。换句话说,过去的曼联青训注重的是个人技术,而非团队合作或整体性。近年来一直关注曼联青训的球迷应该能够明显察觉到这一问题。

而现如今的曼联青训则焕然一新,不是要为滕哈赫洗白,而是在统一曼联各级梯队的战术体系后,球员之间的流通将变得更有目的性,球员的前场多功能性和整体配合能力也会增强。因此,曼联U18球员能够无缝过渡至预备队,甚至表现出更高的适应能力和整体水平,因为当前预备队的球员仍源自过去的培养模式。

这支曼联U18球员组织的天赋是否更胜一筹?了解近年青训情况的人应该很难断言伊桑-威廉姆斯比当年的埃兰加更出色,或者斯坎隆比恩尼斯技术更佳。然而,即使伊桑-威廉姆斯升入预备队也毫不逊色,并对团队有着更大的贡献。此外,历任曼联主教练都认为技术娴熟的肖泰尔不如这些年轻球员,这足以说明问题。

有时,我们不能忽视理念和整体性。无论滕哈赫未来如何,至少他在统一曼联青训梯队的战术理念方面做得很好,这足以让其功绩载入青训史册,就像索尔斯克亚对曼联青训复苏所做出的贡献一样值得铭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